- · 【校务公开】本年度第36次校长办公会议研究学校科研用房收费管理等事项[11/04]
- · 讣告[10/31]
- · 【校务公开】本年度第35次校长办公会议研究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开展合作等事项[10/29]
- · 关于江湾校区道路命名方案的意见征集[10/19]
- · 【校务公开】本年度第34次校长办公会议研究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新设研究所等事项[10/13]
- · 讣告[10/12]
- · 【校务公开】本年度第32次校长办公会议研究校董企业捐赠等事项[09/10]
- · 复旦大学2020年“钟扬式”好老师、好团队评审结果公示(公示已结束)[09/04]
反还原论与媒介哲学:哈曼的“物向本体论”初探
作者:骆世查
关键词: 哈曼 物向本体论 媒介 物质
摘要:物质性议题在传播与媒介研究中愈发受到瞩目,但面对不同的理路,始终缺乏对"什么是物"这一问题的论析。"物向本体论"作为在本体论层面处理该问题的重要取径之一,亦鲜有针对性研究。这一源自海德格尔思想传统的哲学论述对整个西方现代哲学和后现代理论逐一批驳,指出用关系、网络、事件、行动、话语、文本、杂交等替换掉"物"的做法具有严重弊端。作为物向本体论的创始人,哈曼主张以"扁平本体论"的视角看待万物,提出"物"的四重结构,及其不可还原为"构成要素"与"影响"的基本原则与界定方式,将"物"自身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意涵凸显出来。此种关于"物"的理解对人文社会科学产生了广泛影响。媒介哲学如何与思辨哲学对话,并对社会理论、实践产生影响,在城市化与新技术浪潮下的中国,亦可从中获得启发。
上一篇:中国特色新闻学本体论话语的历史变迁与价值体现
下一篇:自媒体时代虚假新闻的话语空间生产与修辞研究——基于2010—2018年的81个虚假新闻文本的分析